她是我在portland的hostel的室友,金色短髮,舉手投足很俐落,講話很乾脆且直接,
28歲,來自比利時的布魯塞爾,會說法文跟英文,跟我一樣是傳播背景。
剛開始,我們只是隨意閒聊,說著彼此的旅行計劃和心得,
還有來自哪裡,大學主修什麼,而話題就是這樣開始的。
她說她讀傳播,曾在廣告公司實習,實習完後,她發現自己並不喜歡廣告業,
所以轉而到音樂產業工作,而現在她很快樂,也享受工作。
我說我也讀傳播,也在廣告公司實習,實習完後,我也覺得自己沒那麼喜歡這個產業,
但原因或許跟她不一樣,我主要是覺得付出的時間心力和回收的金錢不成正比,
成就感固然能讓一個人的心靈享受到飽足,但人終究是要養家與生活的。
我還說,台灣的廣告業很可怕,常常要加班,
在大的廣告公司,甚至會從早上十點上到凌晨兩點,
假日也要加班,而且很多時候是沒有加班費的。
她聽到後非常訝異,她說在歐洲絕對不會這樣,
即使要加班,也會有加班費,而且不是常態。
我說,不只是廣告業,是整個傳播業都這樣,而且科技業也是如此。
她問:「所以你們賺很多嗎?」
我苦笑著說:「沒有,一個廣告業的新鮮人,薪水或許才800塊美金。」
她聽到後再度露出驚訝的神情,然後問:「呃,所以你們是一個窮的國家嗎?」
對於這個問題,我一點也不覺得被冒犯,只覺得很悲哀,因為我在美國打工三個月,
即使是當沒什麼條件限制的housekeeping,月薪就大概有1300美金,也難怪她會這樣問。
我回答她,不,台灣其實很有錢,但我們的所得真的很低。
以比利時為例,她說廣告人一個月大概可以賺到十萬台幣,房租約兩萬五,是薪水的四分之一;
這樣算一算,乍看之下我們差不多,
因為台灣的新鮮人可以賺兩萬四,房租約六千,也是薪水的四分之一。
但仔細想想,別人剩下的四分之三,可以到美國玩一個月;我們的四分之三,連機票都買不起。
那個當下,我既羨慕,又替自己的國家覺得很悲哀。
我說,我們也覺得這樣很不公平,低工資高工時,而政府又什麼都不做。
她問我,那如果妳有機會到國外工作,妳會願意嗎?
我毫不猶豫地告訴她:「of course.」
離鄉背井打拼固然辛苦,沒辦法留在台灣陪家人也很痛苦,
但現實條件就這樣攤在眼前,這無關乎愛不愛國,而是國家的整體狀況讓人失望。
接下來,換比利時女孩聊到自己的家鄉。
在我的認知裡,比利時是一個以啤酒和巧克力聞名的國家,
但女孩說到這個地方,卻有著許多無奈。
比利時雖小,但也可分為南北部,北方人說荷蘭語,南方人說法文,
兩邊居民不只語言不同,政治立場和宗教信仰也不一樣。
女孩總覺得比利時總有一天會分裂,「北方人一直想成立自己的國家。」
這樣的情況讓我想到台灣,北藍南綠,還有濁水溪做為分界。
我繼續問:「那比利時兩邊的人會討厭對方嗎?」
雖然台北人會笑說,出了台北就是南部;南部人也會說台北是天龍國,
但我想這僅止於開玩笑,並不是真的有意製造對立。
女孩說,當她和朋友到比利時北方旅遊,北方人聽到他們說法文時,
就會有意無意地大聲說:「唉唷,說法文喔?」之類的挑釁話語。
而據她所說,北方人占有比利時極大部分的資源,
我想,或許是因為這樣,他們才會想獨立吧。
「不過至少我們南方還有啤酒和巧克力。」她幽默地說。
「Europe is dead.」她突然蹦出這句話。
「我的意思是,歐美國家很強,但這幾年也就是這樣,情況是持平的。
可是妳看看亞洲,亞洲國家一直在進步,而且我相信亞洲人比較聰明,
你們看得到未來,能掌握趨勢,以後世界會是亞洲為大。」
被她這麼一讚美,我也不知道該做何反應,因為身處亞洲的我很清楚,
現在強的是中國和南韓,台灣不是沒有在進步,只是可能因為身為台灣人,
我知道政府做了什麼、不做什麼,也比較了解企業現況和工作環境,
所以,到底是亞洲掌握趨勢,還是只有亞洲裡的中國與南韓在掌握趨勢,恐怕還很難說。
和比利時女孩聊了這麼多,她感覺也聽得津津有味,
還告訴我,她很多衣服都是made in taiwan。
雖然聽起來有點怪,照理說應該是made in china,但她非常堅持,我也就相信了。
既然聊到made in taiwan,當然還是要趁機打一下廣告。
「那妳知道htc是台灣品牌嗎?」
女孩聽到後非常驚訝,我猜或許是因為她以為台灣還停留在第二級產業,
只是礙於她要去煮晚餐了,否則我還想跟她說,台灣的科技代工很有名,
asus跟acer也是台灣品牌,我們不是只有種水果蔬菜很厲害而已。
眼看聊得差不多了,我們便繼續各忙各的事,
女孩向我們道謝,因為她更了解台灣這個國家,
而我也很謝謝她,讓我知道比利時的概況。
我後來想到,我忘記問她的名字,而我也沒有告訴她我是誰,
但至少透過這十幾分鐘的對話,比利時之於我,好像也不這麼遙遠了。
- Oct 22 Tue 2013 22:27
之六 比利時女孩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發表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