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先自首一下,標題純粹是想表達一個無聊的排比概念,哈哈哈)
離開立陶宛的日式庭園後,我先在拉脫維亞的首都Riga待了兩天,讓自己重新適應都市的節奏,順便找些自己想吃的東西、逛些博物館和隨意散步,最後再重回鄉野生活。我後來覺得,這樣的節奏蠻舒服的,鄉村和城市不斷交錯,當我覺得城市太過擁擠、懷念鄉村的簡單與安靜時,下一站往往就是要重回打工換宿的生活;而當打工換宿到了無聊或工作內容重覆到有點乏味時,也差不多是我要回到城市住青年旅館或沙發衝浪的時候,我想這樣的旅行方式或多或少增加了點變化和趣味,也讓我有更多機會遇到不同的人,使這次的旅行更加像個奇遇記。
好,言歸正傳。這次要在拉脫維亞打工換宿的地方是個露營區,我平常除了幫忙簡單的農場工作(照顧兔子、拔草、種花之類的),可能也會需要支援營隊活動(如果有團體預訂的話),總之看起來頗簡單,以往的helper評價也不錯。不過在我出發前往這個露營區前,有個小插曲。話說本來是我的host-Zane要來市區接我,但就在我們約定的前一天,她突然傳簡訊給我,問我的hostel在哪,我當下只想,她應該只是要先查好地方,明天來接我才不會迷路。沒想到又過了一下,她說她已在我的hostel附近,問我是否要跟她一起回家。我一頭霧水,只問她:「我們不是約明天嗎?我現在人已經在外面了。」沒想到她也很乾脆地回我:「那好吧,但明天我就沒辦法來接你了。」不過她晚上還是寫了封email給我,裡面有詳細的交通方式,要我自己搭巴士去她家。
順利找到巴士站後,上巴士時還是很手忙腳亂,一方面是因為我大包小包,巴士又只是中型的,根本讓我寸步難行;另一方面是司機完全沒給我任何指示,講英文也不通,幸好有路人問我要到哪,我回答「kekava」後,司機才願意把票賣給我。沿途睡睡醒醒,半小時後終於到終點站,打了通電話後,等沒多久我的host-Zane就來接我了,是個豪爽的年輕媽媽,她說家裡還有兩個helper:來自美國的Sam和德國的Ellen。
在來這個地方之前,我就知道睡覺的地方是露營車,但看到Zane補充說其他設備一應俱全(網路、盥洗設備、食用水等),所以沒有猶豫太久,馬上就寫信詢問可否讓我打工一周。不過Zane回信告訴我,希望志工至少能待兩周,看在拉脫維亞打工換宿的地方不多,這個地方又離市區比較近,我只好硬著頭皮答應了,迎接14天睡在露營車裡的日子……
隔天早上正式上工,早上先和Ellen一起拔草餵兔子,接著就到處拔雜草,過程中雖然腰頗痠、沒人聊天也有點無聊,不過最後看到自己真的有了成果也是蠻有成就感!Zane驗收之後也說OK,姑且把這小工程當作生涯代表作吧。
打工換宿之餘,當然也是要享受周末。基本上我每天只工作六小時,其他時間就是和helper或收留我的host互動,不然就是自己到處亂逛、想辦法打發時間。周末的話,就看host有沒有要帶helper出去逛,不然也是要自己妥善安排,不然就會淪為在家玩電腦的悲慘局面……為了避免在家沒事做,我在星期六早上先回到Riga市區逛街,再搭將近一個小時的公車到一個叫做open air museum(裡面都是展示早期拉脫維亞人的生活樣貌)的地方走走。
這個博物館其實比較像森林園區,完全是在一大座森林裡放上許多早期拉脫維亞人的建築和生活工具,但許多建築都沒有開放參觀,看到最後不僅被太陽曬得很累,也覺得東西都大同小異,而且沿路指標不多,我多度迷失在森林裡……)
回程沒注意時間,足足等了近一個小時的車,在市區吃完晚餐後,再繼續趕車回家,公車到站時已九點半,我便趕緊快走,力拼在太陽下山前回到家,數了1200步左右,看著夕陽越來越低,最後終於在我到家不久後,正式宣告日落。
週日就跑得更遠了,目的地是Riga近郊的森林區Sigulda,從Riga過去,單趟車程約一小時,據說是蠻多人的度假勝地,更號稱是拉脫維亞的小瑞士。前一晚看了網友的遊記,感覺也不需特別準備什麼,於是買了爬山時可吃的東西後,就去巴士和火車站看時刻表。
但問題來了……網友大概都是平日去的,總說班次很多不需擔心,但我是週日前往,車次少得可憐!但也不能這樣就放棄,只好硬著頭皮買下兩小時後的車票……
上車後一直很怕錯過站,因為火車上沒有電子顯示版,火車站也是不像台灣,站名清清楚楚貼在每一根柱子上,幸好我先前有把沿路停靠站拍起來,再加上Sigulda不少人要下車,算是平安到站。
到遊客中心拿了地圖,按圖索驥找到一些在市中心的小景點(說是市中心,但也沒什麼路人……根本整個城市都是我的後花園),正想往遠處的登山步道走,就下起大雨。但我任性地想,都等兩小時車、搭一小時車來這裡了,實在不想就這樣回去,硬是在大雨中走到牛仔褲跟鞋子全濕(有撐傘,但風雨交加之下全身連包包都打濕了),而且走到路的盡頭時,還是沒看到地圖上說的景點……只好再次淋著大雨循原路回去。
幸好回程不用等太久,上車後大睡一小時,眼睛睜開便已回到Riga。不知是因這幾天都吃冷食居多,還是下午淋雨的關係,突然好想吃熱食,想想這時來碗拉麵再適合不過!馬上直衝前幾天頻頻路過的日本料理餐廳。一打開菜單,買的菜色真的頗廣,拉麵、壽司、味噌湯是必備,除此之外還有調酒、泡菜、義大利麵、披薩和各種西餐,店內裝潢也頗時尚,完全沒有日本感XD。
我點的味噌拉麵味道還可以,但麵條似乎是義大利麵的細麵,不是Q彈的拉麵……只是能喝到熱湯與熱茶已非常知足,算是為這個有點掃興的雨天增添一點小陽光吧!
過了幾天,第二個室友揹著大背包出現了,是一個來自比利時的18歲青年,英文也說得非常流利。晚上大家一起看了電影《諾亞方舟》,我簡直鴨子聽雷!都要很短的句子才聽得懂,加上有很多幕根本是角色在喃喃自語,我內心超崩潰!
某天下午,我們都已「下班」,在車裡各自玩電腦消磨時間,突然,Zane的老公-Andis出現了,問我們要不要一起去釣魚,閒閒的我們超像小孩子,一口答應!
到了車程約五分鐘的池塘後,天鵝一家一直干擾我們釣魚,Andis只好披著一條彩色的毛毯,據說在天鵝眼中,這就像是一隻大型的怪獸,所以他們會被嚇走(其實也不算「嚇」,天鵝只是憤怒離開,感覺是不甘願且憤怒,脾氣超差)。第一隻魚一下就上鉤,但之後就再也沒釣到……直到晚上九點,天氣越來越涼,我已經全身都快要發抖了,在我們離開前,才終於又釣到一隻!
吃完晚餐後,Sam拿出了他帶來的悲慘桌遊「gloom」,之所以說悲慘,是因為最低分的人才能成為這個遊戲的贏家;每個人都有五個角色,要想辦法讓角色以最悲慘的方式死掉,越悲慘的分數就越低,比如可以在探險中被殺死、孤老而終、被原始人吃掉之類的,還有很多死法都超有創意,不過也顯示出我的詞彙不足,超多單字都沒看過,所以有點難領略這款遊戲的黑色幽默。但玩家也可以讓幸福事件發生在對手身上,或者戲劇性翻轉某個角色的死亡,讓他死不了……總之這就是個大家一味在追求死亡的過程。
隔天晚上,Zane拿出另一款桌遊「種豆子」。在這款遊戲中,每個人都要種植一些作物,當累積到一定數量之後,就可以賣掉賺錢,最後有最多錢的人就是冠軍。過程中可以跟別人交換作物,如果有不想要的,也可以送給別人(但這時偽裝與談判技巧就很重要,不能讓對方一眼就看出「就算我不跟你換,你也會送給我」的心思)。這款遊戲頗可愛的,我覺得也很適合小孩玩,不大需要心機,而且看大家談判、耍嘴皮子其實頗有趣。
過了幾天,Zane帶我們去Kekava市區(雖然根本看不出來是市區)聽演唱會,不過台上演唱的旋律活像是幾十年前的復古歌曲,既非流行也非搖滾,我真的只能懷抱著疑惑跟著搖擺。之後換成另一個團體演唱,是比較抒情的系列,我笑說這根本是催眠曲,只是歐洲人稱呼這是「dance music」,的確也有很多民眾跑到舞台前跳雙人舞,我則是在營火前有一搭沒一搭和室友們聊天。
這天學到的是,做事情不一定都要有目的,生活真的可以很簡單,偶爾發呆、偶爾靜靜聽著音樂或隨之輕擺;以前的生活是,到達A點之後,就非得想接下來要怎樣找到B點,天天都在趕時間,吃早餐要配報紙,吃午餐要配電視的午間快報,吃晚餐則是看連續劇;跑步時要聽音樂、搭捷運時要滑手機,連走路時可能雙眼都緊盯螢幕。但在歐洲時,我已經漸漸學會「專心」,早餐時靜靜啜飲熱茶,配著雜糧吐司,工作時邊哼著歌邊拔草,整個人學會慢下來,呼吸好像也順暢許多,每一刻都不是為下一秒而存在,每一刻就是獨特且彌足珍貴的這一刻。
又過了幾天,Zane突然問我們要不要去看《侏儸紀世界》,天天下工後都無聊到發慌的我們馬上答應,我和比利時人與Zane的女兒還湊成家庭票(可見應該很多家庭會一起去看電影,才能有這種優惠吧),在戲院裡享受了有拉脫維亞和俄文雙字幕、英語發音而我一知半解的兩小時。
全裸桑拿的冰與火之旅
原本以為要去的是大眾桑拿,就像台灣游泳池旁邊會有的那種烤箱,裡面可以塞七八人之類的,內心還緊張第一次要穿比基尼示眾。到了之後才發現是Zane媽媽的家,他們自己蓋了桑拿屋!後來Zane跟我說,鄉村地區的拉脫維亞人普遍有自己的桑拿,以前就直接做為浴室,甚至連接生都在桑拿裡。進去桑拿前,Zane的爸爸先拿了伏特加給我們喝,由於盛情難卻,我就喝了兩小杯,整個喉嚨根本都在發燙,全身也瞬間熱起來!不過如美國室友說的,口感頗順就是了。
接著我們依照小孩、女生和男生的順序分別進去桑拿裡,Zane說他們不會穿泳衣,就是全裸或者圍個浴巾進去,裡面就是一個爐子與木板座位區,木板上放了很多葉子,大概坐個三分鐘就開始冒汗了,算一算我們大概進出了四次(要不斷冷熱交替),前兩次我都還有點尷尬,沒辦法像Zane一樣全身赤裸還很自在地跟她親戚聊天,整個人死抓著浴巾不放;之後我就整個釋放了,光溜溜做蒸氣浴超舒服的!
第二次我們出來後,就跟著小孩子走到附近的池塘(全身只圍個浴巾在街上行走,我覺得超荒謬,但看Zane跟她親戚這麼自在,我決定就假裝若無其事),小孩子完全沒在怕冷,瞬間就到池塘裡游泳,之後還從架高的木板上跳進池塘,佩服他們的勇氣。接著我們繼續只圍個浴巾在街上巡迴,一下是看Zane爸爸的另一間屋子(興建中,旁邊還有工人在看我們),一下又跑到桑拿屋附近看溫室,Zane爸爸不時還會用相機狂拍我們,內心實在尷尬萬分,只好慶幸我們不是臉書好友,不然一群朋友看到我圍個浴巾出現在大庭廣眾之下,大概會以為我到歐洲就得了不露會死的愛現毛病。
第三次出桑拿時,外面突然下起午後雷陣雨,Zane邀請我去淋雨,說這樣冷熱交替很舒服,由於此刻小孩在屋內玩、男生在桑拿裡,我就略帶尷尬地扯開浴巾,一絲不掛地站在雨中,第一次這麼切身地享受雨點打在身上的感覺。
第四次進桑拿時,Zane要我先趴著,約莫五分鐘後她才進來,用先前做好的葉扇拍打我全身,尤其背部跟腳底都會加強拍打,不時還會把葉扇壓在整個背部,或者用葉扇搧出具有水蒸汽的熱風。全身熱呼呼地離開桑拿後,再沖個冷水澡,走到屋外時都還可以感受到自己在冒煙,真的超舒服!我對Zane說,如果我家也有這個桑拿就好了,她還半開玩笑地說:「你們台灣人走到街上不就是了嗎?」Andis也說:「怎麼樣,進桑拿後有回家的感覺嗎?」看來我不該每天嫌拉脫維亞冷,不然他們好像以為我住在烤箱裡。
話說我們輪流進出桑拿時,我自己還是比較扭捏,一定都會在桑拿裡就把浴巾圍好,到外面跟大家聊天時也會緊抓著;不過其他人根本沒在管彼此,有的邊圍邊走出來,有的甚至出來才圍浴巾,所以我今天根本什麼都看到了……但或許就像前面說的,如果你自己本身不在意,就不會管外界眼光。我覺得若把這點放大來講,歐美人真的很做自己(歐洲人應該更勝一籌),但他們不是自私或者自顧自,只是很順應人的本性在生活,褪去多餘的包裝,用最原始且簡單的樣貌面對世界罷了。
徹夜狂歡的夏至慶典
今天是拉脫維亞的夏至(mid-summer),大概因為夏天難得,當地人非常重視這個節日。早上天氣不大好(據說夏至這天幾乎都會下雨),大家看起來也都懶洋洋的,沒有要工作的意思。Zane一整個下午都忙著備料,光是青蔥我就切了快20根,還幫忙剝馬鈴薯、切水煮蛋、洗了一堆鍋碗瓢盆等。邊忙就邊聽Zane跟比利時人聊天,他們突然聊起嗑藥經歷,聽起來雖然這是違法的事情,但歐洲人好像還是蠻常嗑藥的。高中剛畢業的比利時人笑說,他不抽菸,但有吸過大麻,跟一些迷幻藥之類的東西,「我都挑好的抽。」連在異鄉Riga他都有辦法弄到東西來抽……而傍晚來參加夏至派對的兩個背包客(一個是之前也在這邊當helper、現在在布達佩斯工作的愛爾蘭人;一個是在布達佩斯跟愛爾蘭人結識的台灣人)也都在吸大麻,還問我要不要來一根,俗辣的我當然是拒絕了。
傍晚派對終於開始,有一群賢慧的女生準備許多花花草草,每個女生都會有一頂花冠,男生則是用草編成的皇冠。Zane準備超多啤酒、沙拉拼盤和BBQ,還有甜點、餅乾等,整張桌子都是食物,真的很有夏日嘉年華的感覺。接著越來越多鄰居和各路好友出現,就突然玩起了「bear-pong」的遊戲。先在乒乓球桌的兩端放上10個裝水的杯子,兩兩一組,輪流把乒乓球投到對方的杯子裡,只要命中目標,被投中的那方就要喝酒。不過歐美人大概真的普遍愛喝酒,所以整場比賽看下來,輸的也喝、贏的也喝,我看應該是要規定輸的那方不能喝酒,這才算是真正的懲罰吧。
到更晚一點,已有人把營火升起,雖然同時也開始下起小雨,但火勢不減,我們也圍著火堆取暖。接著當地人說,他們的習俗是情侶牽著手,一起跳過火堆;我們沒有伴的就自己跳過去。有鑒於上次在波蘭差點被拖去過火的經驗,我這次還是躲得很遠,只是看火勢漸弱,大家也都跳得很盡興,於是這次我加入了!助跑的時候超級緊張,深怕滑倒直接撲向火堆,跳過去要著地的時候,還真的滑了一下……不過還是順利跳過了。
天色漸暗,大家也逐漸微醺,三三兩兩在跳舞、喝酒、聊天或吃東西,到了快兩點,我覺得沒事可做,便躲回露營車睡覺。
隔天早上起床,只見大家幾乎全部都在宿醉,有人在吞阿斯匹靈解頭痛,有人說話還是語無倫次,有人甚至根本起不了床……難怪政府不只宣布夏至這天放假,隔天也是國定假日,大概就是要讓大家好好休息吧。
有點荒謬也有點悲情(?)的是,我完全處於「眾人皆醉我獨醒」的狀態,於是我只好默默把行李打包,然後請Zane幫我問還清醒且有駕駛能力的朋友,最後才終於踏上離開的路……
- Sep 14 Mon 2015 20:45
[歐洲] 窮遊歐洲80天-之五 愛在拉脫維亞 睡在露營車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發表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