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2015年的5/12到7/29,我每天都很仔細記下在歐洲的種種,希望能為自己留個完整的紀念,也希望有機會和需要的人分享。
而這段旅程中除了不斷收到好友分享的旅遊好康,自己也持續在微調行程、增加或刪減一些景點,
以下是一些覺得可以改進的地方(但原本的也不一定不好,只是就我這次整體的情況,是可以改善的~)
1. 短袖、小外套不用帶
從緯度最低的柏林一路走到北歐,我沒穿過短袖。
一方面是我本來就怕冷、超耐熱,另一方面是因為常常行程一排就是一整天,
歐洲日夜溫差大,白天可以穿短袖戴墨鏡,晚上就變成輕羽絨加絲巾了,
所以我寧可穿在中間值,白天穿薄長袖,變冷時再加輕羽絨即可。
2. 先看到達與離開的地點,再訂該城市的住宿
我在出發前沒有想太多,因為預算有限,所以只要能搶到便宜的車票、訂到便宜位置又好(如:近old town、近火車站或巴士站)的青年旅館就好,
但有時抵達當地後,才發現旅館雖然在鬧區,但離下車處很遠,或者位置不大好找,結果拖行李走到累死……
經過這種經驗,我覺得可以依照個人需求,調整成以下兩種:
(1) 在鬧區(市中心或舊城區)的,這樣即使迷路,也不至於四下無人可求助,而且平常逛累、想上廁所,都可以直接回旅館。
(2) 離抵達/離開交通處近的,像若當天很晚才會到該城市,怕天色一暗就不好找路;或者隔天一早就要趕巴士,我就會以此類為主,即使離鬧區可能較遠,但至少身上有行李時,不會走太遠的路。
當然有些城市較小,同時能符合這兩個條件,那就更好了
3. 先在第一個城市準備好下一個目的地的地圖
這點真的太重要,完全是我的血淚經驗!
即使手機已存好地圖、身上也抄了地址,但若碰上道路維修或沒有網路的情況,還是很可能找不到目的地。
這時若有紙本地圖,至少可以看一下有哪些替代路線,要和路人問路也比較清楚。
通常如果下一個目的地是鄰國(如波羅的海三小國),或離當下的城市不是太遠、太冷門,
青年旅館或官方的旅客服務中心基本上該都會有地圖可供索取。
像我在拉脫維亞的Riga時,青年旅館就有提供愛沙尼亞Tallinn的地圖;
到了Tallinn,旅客服務中心也有芬蘭Helsinki的地圖,這讓我免去很多迷路的潛在危機啊!
4. 外國人最愛紀念品:茶
這次出國準備了茶、鑰匙圈、紙膠帶和明信片,
綜觀下來,茶是大家最喜歡,也是最實用的;
其次則是明信片。西方人好像不大懂紙膠帶的魅力,鑰匙圈則是較普通,
不過當然這些東西對他們都是很有異國風味的禮物,相信他們收到還是很開心的啦。
5. 善用當地的free tour
我在德國Berlin、拉脫維亞Riga、愛沙尼亞Tallinn都有參加free tour。
有些是在地圖上有提到,有些是我在TripAdvisor上看到,
但總之用關鍵字都能在網路上看到相關內容、集合地點與旅客評價。
我覺得2大好處就是可以練英文聽力(導遊基本上都是當地人,但語速跟English native speaker根本一樣),還有可以了解一些有趣的當地軼事,
有機會的話,也能從tour中認識各國的旅客喔。
6. 準備一張適合你的sim卡
其實我在出發至歐洲前,有在網路上看到網友們熱切討論的翔翼歐洲sim卡,
方案大致上是可使用30天的接加打300分鐘和750MB上網,費用大約是1700台幣。
當初我總覺得這不符合自己的需求,所以沒有買,因為:
(1) 我的旅程分三種:沙發衝浪、打工換宿、青年旅館。基本上只有衝浪時和打工換宿的第一天需要跟host聯絡而已。
(2) 我不大需要上網,但翔翼似乎也沒有不上網的package
所以後來我用的方法很原始,就是需要用到手機(傳簡訊or打電話)的時候,才在當地的電信公司買。
像在德國衝浪時,host跟我先前都是用line聯絡,加上當天他自願直接來青年旅館接我,之後也借我他的手機,所以我這幾天都沒有買sim卡。
到了波蘭,因為要和打工換宿的host討論見面地點,我便花了約台幣350元買了試用包
(後來才知道這是試用包,這張sim卡只有七天左右的效期——實際時間我忘了,但不超過十天。期限內可以無限通話和上網;會誤買是因為當時的銷售人員英文不大好,我大概也表達不夠清楚,以為是一個月無限通話和七天上網)。
之後沙發衝浪時,發現這張sim卡不能用了,馬上衝到電信公司問清楚,然後只能無奈再花約台幣500塊續約。
不過這續約也算值得,因為我從波蘭一路用到立陶宛、拉脫維亞!
最重要的是,我在買的時候都有詢問可否跨國使用,確定可用且費率還算合理(至少傳一封簡訊不到台幣十塊),我才會付錢。
接下來為了和芬蘭、瑞典的三個host聯絡,我在愛沙尼亞買了10歐的sim卡,效期也是一個月。
目前這樣算起來,如果沒有意外,我原本若買翔翼的,需要花4000多塊,
而且很多時間我根本不需用到手機的通訊功能,這樣反而很浪費。
我的做法雖然比較麻煩,但花一張翔翼卡的錢就能滿足我的需求。
7. 不要被「必」綁住
台灣人很沉迷一件事情,就是「去xxx哪裡必去、必買、必吃、必逛」。
我第一次去紐約自助時,就完全被這些標語綁死,總覺得人生第一次也可能是最後一次拜訪許多人的夢想城市,若是錯過多可惜!
於是我去逛了好多知名教堂,也坐了快一小時的車去了有賣couch包的outlet;
當然更是吃了當地有名的熱狗堡配木瓜汁;大都會博物館則是人人說的必逛之處。
這些必做之事沒什麼不對,但如果再給我一次機會,我不會逐一逛完每座教堂,也不會花大把時間逛outlet,更不會硬著頭皮喝下我根本覺得超噁心的木瓜汁,大都會博物館可能只會看看外觀,裡面的古文物完全不是我的興趣。
這些事物地都是新體驗,我也的確覺得新鮮有趣,但也是因為我在紐約待了兩周,有時間慢慢旅行。
若你今天就是只有五天的旅遊時間,甚至更短,那就要學會取捨,看是想去「大家都說要去」的,還是「自己有興趣」的。
比起地圖上標星號或特別highlight的地方,我自己比較喜歡在城市散步,彷彿自己也是當地人,悠閒地體驗當地的氛圍和每個小角落。
有時候會發現一些有趣的店,有時候也可能沒做什麼;但如果剛好經過一些著名景點,不免俗也會拍幾張照,但就不會特別跑一趟或是朝聖式地進去走馬看花。
總之,只是想告訴大家,旅行應該是自由且毫無壓力的,不被行程、時間或任何因素綁死,任何意外都是驚喜,每個插曲都會是回憶。
8. 信用卡設定好PIN碼
這完全是我這次的一大敗筆!
歐洲(尤其是北歐)用信用卡很方便,但許多自動販賣機&公車上的售票機,都需要你輸入信用卡的PIN碼,偏偏我就是沒有!
所以在丹麥哥本哈根中央車站要買地鐵票時,足足折騰了一個多小時!
因為我的信用卡無法購票,當時已過下班時間,我以也沒辦法臨櫃人工售票。
幸好車站裡有換匯處,我就先把歐元換成丹麥克朗,再拿紙鈔去買地鐵票,沒想到售票機又不吃紙鈔(有收紙鈔的洞,但它就是不把紙鈔吸進去...),
最後只好再到7-11把紙鈔找開,才終於用零錢搞定這一切。
而只要我在出發前先到台灣的銀行設定個PIN碼,就都可以免除這些麻煩了!!!所以力勸大家一定要先做好這件事!!!
留言列表